原文:
向海圖強風生電
大眾日報記者 楊燁瑩
2023-10-29 16:01:31 發布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
成立一年,總裝機規模增至2045萬千瓦,大容量超超臨界火電機組、陸上風電、海上風電、生物質發電、太陽能光伏、儲能、電力銷售、煤炭地下氣化發電遍布全國6省(區)20個地市……這就是山東能源集團電力集團有限公司。
從東營港坐上運維船,海風巔跛三個半小時后,一座座鐫刻著“山東能源集團”的白色塔筒屹立在大海中,修長的葉片在海風中悠悠旋轉,這便是是山東省首個平價海上風電項目,也是全國海上風電進入平價時代第一個取得核準項目---山東能源電力集團渤中海上風電A場址。
遠觀儀態萬千,近看巍峨壯觀。“風機葉片用的是107米長的玻璃纖維葉片,風輪直徑220米,相當于6架國產大飛機C919的翼展寬度;風輪掃風面積約4萬平方米,相當于5個標準足球場;輪轂中心高度高達126米,相當于45層居民住宅樓。”山東能源電力集團東營海風陸上集控中心站長張心衛對記者說,“三個葉片組成的機組每轉動一圈,能發17度電,可滿足三口之家3天的用電量。”
海上生綠電
深入實施“四增兩減、一提升、二保障、兩強化”工程,構建清潔低碳高效的能源體系,這是我省優化能源結構的切實路徑。
2022年2月,省發展改革委、省能源局聯合印發《山東海上風電發展規劃(2021-2030年)》,規劃了渤中、半島南、半島北三大基地,共計3500萬千瓦。2021年4月山東能源集團出資60億元成立新能源公司(山東能源電力集團前身),履行省級新能源投資平臺職責,主導開發渤中海上風電基地。
去年3月17日成立山東能源渤中海上風電A、B場址項目部,具體負責渤中海上風電AB場址項目開發。A場址位于東營港經濟開發區北部海域,總裝機容量501兆瓦,山東能源集團投資66.85億元,共安裝60臺8.35兆瓦風力發電機組,配套建設一座220kV海上升壓站和陸上集控中心。“該項目年可發出綠色電力16.98億度,等效減排二氧化碳125.77萬噸、節約標準煤51.9萬噸。海上風力所產生的1140伏電能,經風機塔筒內箱式變壓器將電壓升高至35千伏,通過集電線路匯集到海上升壓站升壓,再通過220千伏海纜接入陸上集控中心,整個過程無需燃料、沒有輻射、沒有污染,是一種純粹的清潔能源。”山東能源電力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偉介紹說。
為保障項目早落地、早投產、早達效,山東能源電力集團積極統籌各類資源,堅持定期研判、定期調度、定期協調、定期督導。制訂專項推進方案,成立項目現場施工指揮組、安全環保管理組、設備圖紙催交組等工作專班,建立“日跟蹤、日協調、周總結”機制,按照“實、真、細、精”工作要求,建立健全疫情防控制度、安全責任制、休假制度等管理制度,使各項工作開展有據可依。建立“早晚例會”制度,日事日畢、日清日結,確保項目順暢推進。實行一日一報,掛圖作戰,甘特圖實時更新,精準反映項目每日變化。
渤中海上風電A場址工程項目建設采用EPC總承包建設模式。項目部主動作為、不等不靠,掌握項目建設主動權,積極與政府職能部門和相關企業充分銜接,有效整合各方資源,構建一體化聯合推進機制,縱橫協同、上下聯動、群策群力,2022年4月11日開始沉樁,4月16日完成首樁沉樁,6月13日首臺風機吊裝,9月10日海上升壓站吊裝完成,10月12日完成陸上集控中心、海上升壓站倒送電,10月29日首批次機組并網、成為全國規劃五大海上風電基地中首個并網發電的項目,這是山東平價海上風電項目的首度綠電,也是海上風電平價時代全國首個核準項目的第一度綠電,12月項目全容量并網。
距A場址不遠的B場址項目總建設規模399.5MW,安裝47臺8.5MW風力發電機組、一座220kV海上升壓站,接入A場址陸上集控中心。B場址的建設與A場址同時進行,2022年12月全容量并網。
“渤中海上風電項目,將促進集團新能源產業規模化高質量發展,助力能源集團戰略轉型,加快‘雙碳’目標實現。“山東能源電力集團總經理賈安剛對記者說。
15項全國第一
“當年規劃、當年核準、當年開工建設、當年并網發電,當年達產!”在談到渤中海上風電A、B場址的建設時,山東能源集團黨委常委、副總經理樂江華興奮地以“五個當年”作出了高度評價。
風機主機成本占風場建設成本的30%-40%,是海上風電實現平價開發并能盈利的關鍵核心;面對全國首批次平價海上風電項目,山東能源電力集團項目團隊最初的19人,大多是從煤礦轉行的,要擔負起從千米井下到星辰大海的重任,困難可想而知。“困難面前有我們,我們面前沒困難!”平均年齡36歲的年輕團隊孜孜學習海上風電知識,調研優秀企業,對技術、成本現狀及發展趨勢進行科學、清晰的分析和研判,形成以技術創新、規模化開發、科學融資為方向的平價路徑,著力深挖技術創新潛力,在深入分析原有5.2MW風機、升級產品7MW風機等在海上平價時代的優劣勢基礎上,首創性提出低風速地區8MW以上機型應用方向;為積聚技術創新能力,首次采用海上風電主機廠商優選模式,尋找最佳的合作伙伴,在技術、產品、產業等方面深度合作。
為保障渤中海上風電項目建設順利推進,山東能源電力集團與當地政府聯合成立了海上風電等新能源產業發展聯合工作組,企地雙方攜手推動風電項目建設及新能源產業發展。東營市在新增建設用地指標緊張的情況下,通過“3+N”重點項目會商機制,優先保障了渤中海上風電A、B場址項目陸上集控中心的土地指標。
在海上風電項目建設推進中,山東能源電力集團堅持效率優先,項目99天核準,核準后65天完成首樁、130天完成首臺風機吊裝,5個半月交付安裝重3500噸、全國單體規模最大“鋼鐵心臟”——海上升壓站,創造升壓站建造周期最短紀錄,彰顯了“山能速度”;項目組創新引領、敢闖敢試,結合渤中海上風力狀況,定制化設計風機,107米風機葉片創出國內最長紀錄;堅持產業帶動,吸引主機、樁基、塔筒、海纜重點項目加速集聚,為海上風電領域設備產業注入澎湃活力。此外,項目建設貫穿“精品工程”理念,堅持基建服務生產,穩步推進安全標準化創建,為項目順利建設提供堅強保障。
99天取得核準,65天完成“首樁沉樁”,130天實現“首臺吊裝”……短短8個多月的時間內,渤中海上風電項目累計創下15項國內乃至世界第一:
2022年全國海上風電進入平價時代后,第一個取得核準的海上風電項目;
99天取得核準,創出海上風電項目核準最快紀錄;
我省第一個開工建設的平價海上風電項目;
風場總裝機容量500MW,是國內單體規模最大一次性建成的海上風電項目;
容量1000MW,是國內單體規模最大的陸上集控中心;
容量500MVA,單體規模最大的全國產化海上升壓站;
葉輪直徑230米,全球葉輪直徑最大風力發電機組;
單機功率8.35MW、8.5MW,北方區域單機功率最大的風力發電機組;
輪轂高度130米,全國最高的海上風力發電機組;
葉片長度112米,全國已商業運行機組最長葉片紀錄;
國內風機吊裝時間最短、難度最大;
國內首次海纜與油氣管道交越;
建設速度最快,實現當年規劃、當年核準、當年開工建設、當年并網發電,當年達產的“五個當年”目標;
當年一次性建成容量最大的平價海上風電項目。
“在與渤中同海域央企的競跑中,山東能源的海上風電項目一次次領跑,體現了山能人向海圖強的膽識,也彰顯了山能人優化能源結構、保障山東能源安全的責任擔當。”樂江華表示。
劈波斬浪向海圖強
成績是光鮮的,過程則是艱苦、甚至是辛酸的。且不說項目開發初期的19羅漢(如今也只有57人)全是“旱鴨子”,如何從挖煤跨越到攬風生電開啟追風之旅?單就是他們長年工作生活在內陸,三十來歲的年齡見過幾次海的也沒幾人。而要樹山能電力品牌,在與央企的PK中占得先機,發出全國第一度海上平價綠電,19羅漢白天拼命趕工期,協調供貨方、調裝方、監理方,晚上燈下惡補專業知識,以智慧大腦引領智慧風電的建設。“每天晚上干到兩三點是常事。”綜合組組長夏志盛苦笑著說。
10月16日、17日,在簡易的辦公室、在顛簸的運維船上,記者與參與渤中海上風電A、B場址建設的山能電力人他們奮斗過的日日夜夜,一次次心疼,一次次淚目。
2021年4月2日下午,山東省發布海上風電投資主體競爭性比選公告,要求4月7日8點前提交申報資料。恰逢清明假期,項目部前期5名成員立即主動放棄休假、制定精確到小時的工作計劃,全部通宵達旦、吃住在公司,困了就在辦公室躺一下,醒來繼續工作;短短4天4夜,形成30個分冊、4650頁、300余張圖片、180余萬字的申報文件,過硬的材料質量征服了評委和18家參評央企,順利取得省內最優質的渤中海上風電基地資源。
2021年11月4日前期工作攻堅戰打響后,項目部同時啟動A、B、G三個場址前期工作,將A場址作為主攻方向。每晚8點、9點與兩個可研工作團隊召開視頻會,團隊成員偶爾晚上10點前離開辦公室,互相打趣說“回去這么早,還真不適應”。家住東營的夏志盛多次被勸說回家,但晚上又返回項目部繼續工作。
“我是組長,我先上船!”首樁沉樁前,工程組組長陳虎主動請纓;首臺風機吊裝前,安全質量組組長牛圣良主動請纓。每次出海連續10余天是常態,由于海上作業窗口期短、需24小時施工,船上人員只有帶著耳塞、感受著搖晃的海浪才能入眠。
……
自去年12月全容量并網以來,渤中海上風電A、B場址累計發電超16億千萬時,單日最高發電量達到1845萬千萬時,在一個個喜人的數字面前,心酸和艱辛已成為他們人生履歷中的一段故事。成績面前他們沒有驕傲自滿,更沒有固步自封,為了肩上的使命和擔當,他們重整行裝,繼續奔赴大海,再次追日攬風,向大海要能源。
按照山東能源電力的規劃,在確保渤中A、B場址持續穩定發電的前提下,繼續做好今年渤中海上G場址90萬千瓦海上風電項目建設。
胸有情懷,奔赴藍海;勇于擔當,追風逐光。一年的淬煉與磨礪已化為肩負使命、開創未來的底氣,面向蔚藍的大海,山能電力人重整行囊,向著新征程、新榮光劈波斬浪、勇毅前行!(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楊燁瑩 通訊員 張明華 國頌 邊岱印 公振普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