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語】發揮區域優勢,實現多維融合。2021年8月,經過激烈角逐,盛魯能化公司以競爭性配置優選第一名的成績,獲得甘肅省十四五第一批光伏發電項目開發建設權,項目備案名稱為山東能源靈臺縣一期10萬千瓦光伏農業復合發電項目,當前項目已進入建設階段。成為山東能源集團重組后的首個集中式大型光伏發電項目,支撐公司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
盛魯能化公司立足于甘肅省煤炭、風光資源優勢,充分發揮山東能源集團煤炭產業布局優勢,借助“隴電入魯”特高壓輸電通道配套電源點靈臺煤電一體化項目建設的扎實推進,以孕育清潔產業、推動地方經濟發展為動力。項目團隊在獲悉平涼市啟動“十四五”第一批光伏發電項目建設后,集中組織新能源聯合開發工作組及靈臺電廠優勢力量,搶抓發展機遇,成立工作專班,通過與平涼市、靈臺縣兩級地方政府主要領導多次溝通協調,同意盛魯能化公司通過競爭配置優選方式開發靈臺縣“十四五”第一批光伏發電項目。
全力以赴 斬獲項目開發建設權
2021年5月,甘肅省發展與改革委員會印發《關于“十四五”第一批風電、光伏項目開發建設有關事項的通知》,對甘肅省“十四五”第一批(2021—2022年)風電、光伏發電項目開發建設事宜進行統一部署。7月,平涼市發展與改革委員會根據甘肅省發展與改革委員會關于“十四五”第一批風電、光伏項目開發建設的部署要求,將“十四五”第一批光伏發電項目開發建設指標下發靈臺縣。
2021年8月,靈臺縣人民政府官網發布《關于靈臺縣“十四五”第一批光伏發電項目開展競爭性配置工作的公告》后,盛魯能化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賈安剛坐鎮指揮,副總工程師吳俊松帶隊,組織優勢力量,借助靈臺電廠與靈臺縣各級主管部門良好地企關系,歷經24小時,高質量、高標準完成了競爭性優選材料修編和組卷并按時提報至靈臺縣能源局。由靈臺縣能源局組織,縣自然資源局、平涼市生態環境局靈臺分局、國網靈臺縣供電公司負責人參與,對報名參加靈臺縣“十四五”第一批光伏發電項目配置競爭的5戶企業進行評審。經過激烈的競爭優選,承壓奮進,在眾多企業中以競爭性配置優選第一名的成績,成功獲得了甘肅平涼靈臺縣一期100MW光伏+儲能發電項目開發建設權,于8月13日取得靈臺縣能源局出具的項目入選通知書,8月26日完成甘肅省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項目備案工作,8月27日舉辦了項目開工儀式。
逆流而上 敲定項目重新規劃選址
靈臺光伏項目原選址于靈臺縣邵寨鎮黎家河、吳家什字村一帶。2021年9月,靈臺縣自然資源局通告靈臺新能源公司,依據靈臺縣二調數據和靈臺縣2020年林草數據管理審批備案該項目用地,與現地情況(2021年9月29日甘肅省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主要數據成果公開發布)有較大出入,項目按照原選址建設存在審計拆除的風險。
在項目重新選址過程中,遭遇了靈臺縣罕見的強降雨天氣,降雨量突破歷史極值,山體滑坡隨處可見。但靈臺新能源公司全員沒有退縮,迎難而上,始終奮戰在工作最前沿、堅守在選址第一線,視困難為指令,視項目建設需要為己任,理思路、找方法,以甘肅省三調主要數據基準,以最優接入電網點為出發點,踏遍了靈臺縣什字、西屯、百里、新開、上良等多個鄉鎮的邊邊角角,堅持光伏項目用地政策,受靈臺縣地理條件、基本農田劃定及相關生態政策約束,最終確定項目選址位于靈臺縣什字鎮、西屯鎮一帶,靈臺縣西北20公里處,規劃選址4198.5畝,項目規劃用地面積約3100畝。
精耕細作 推進項目用地流轉
在開展項目重新規劃選址的同時,多次與靈臺縣政府、縣能源局、什字鎮、西屯鎮主要領導及村干部對接和商討,以互惠互利為基礎原則,參照當地先期建設的種植產業商討土地租賃價格,數次修訂土地租賃協議條款,最終確定了協議內容,充分尊重當地在塬地安葬的習俗,同時也對塬地里已有青苗、苗木設定了補償標準。分批次支付土地流轉費的靈活方案,極大提升了土地流轉效率,地形圖測繪及水文地質勘探工作同步并完成,項目建設工作按期推進。
統籌規劃 開創深度發展新起點
靈臺縣一期100MW光伏農業復合發電項目是新山東能源集團聯合重組后首個陸上集中式大型光伏發電項目,也是盛魯能化公司在區域化改革發展進程中的大事,是支撐盛魯能化公司高質量發展中的新增量、新動能。當前靈臺光伏項目建設將兗州煤業內蒙古礦業鋒威光伏電站建設、運營經驗與靈臺盛魯新能源公司項目前期建設工作高度融合,取長補短,相輔相成,為盛魯能化公司作為山東能源集團省外區域化公司,持續開展區域化深度發展打下了根基。
借助于山東能源集團在隴煤炭產業建設、盛魯能化靈臺電廠的建設,靈臺新能源公司將秉承“開放合作、互惠共贏”的原則,緊盯甘肅省能源發展戰略及地方產業規劃,在“風光儲一體化”項目深入開展合作開發,將盛魯能化公司在甘肅省新能源項目建設、開發做大做強做優,助力地方經濟發展,助推山東能源集團打造成為全球清潔能源供應商和世界一流能源企業。